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领学资料 > 一所高中的国际化探索:让个性在人文滋养中绽放

一所高中的国际化探索:让个性在人文滋养中绽放

作者:初中部 发表于:2014-12-02 阅览:0

【编者按】今年3,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走进四川省成都七中。随后,她跟着学生打太极拳的图片、视频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大热。还有一个细节是,为米歇尔七中之行担任翻译的,竟然是一位七中的在读学生。当这位学生翻译完了校长致辞后,米歇尔说:"你的英语非常棒,你应该为自己骄傲!"
古老的东方传统、现代的西方文明在七中学子身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校长刘国伟的话说,就是希望走出七中的学生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才"。这是一所优质高中在面临教育国际化时,做出的个性化选择。
一所高中的国际化探索:让个性在人文滋养中绽放
作者:刘国伟  
                               
 陈雪峰领学             《人民教育》2014.10
 
                                                      
3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走进我们学校,热情洋溢地发表了她首次访华期间的第二场演讲。她说:“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这句话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自我就任校长以来,就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为学生留下什么样的终身受益的东西?
  七中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所久负盛名的学校,从开办新学迄今已有107年的办学历史。在这么长的历史岁月中,七中一直走在四川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
  我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七中就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适当压缩必修课,实行必修、选修相结合,着力加强课外教育活动,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结合”的课程体系,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开设大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校本课程,并坚持利用每年一届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深入开展选修课和活动课的研究。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使七中学子得以各展风骚,千姿百态。每次到了选修课报名时,“课程超市”就热闹非凡,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禀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国外教育的特点,不仅是学生的选择非常多,而且非常注重让学生享受到发展的快乐。这一点,我们也很赞同,认为这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很久以来,七中在成都就以“游乐场”闻名。在成都,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知道七中非常好玩,因为有非常多的活动。所谓好玩,即生龙活虎,生动活泼,积极有趣。从排球活动月,到田径运动会;从科技活动月,到艺术节、学生节;从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和大赛到模拟联合国大赛和学生领导力大赛,从各种音体美社团到校外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乐趣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勇于展示,勇于去发现自我、张扬个性。
  在这样的玩中,学生不仅个性得到彰显,创造力也得到极大解放。我想,也许这是七中毕业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往往后劲十足的原因之一。
  为了推进教育国际化,我们还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走出国门,开阔视野。
  2012年4月,在美国举办的“FIRST机器人科技挑战赛”世界锦标赛上,成都七中“银杏之光”队代表中国参赛,获得FTC项目季军,是亚洲国家在本届比赛该项目中的最好成绩。2013年,在第64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学校龚杪昕、费亦欧同学荣获二等奖,有两颗小行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至此,成都七中已有六位学子获此殊荣。
  我们的男子排球队曾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亚洲预选赛;管乐团曾获国际中学生管乐节金奖,并多次前往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交流演出;学生模拟联合国多次参加国际交流并获奖。
  应该说,这一系列办学举措,使我们的一批学子在走出七中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国际规则,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像学校2000级毕业生张伟,在2010年获得了国际数学界重要奖项拉马努金奖,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年轻数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数学教授K・阿拉底评价他:“已经成为他所在领域的国际领袖。”2011年,学校2000级毕业生虞南方关于“人工界面改写光反射和折射定律”相关研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2012年4月,年仅26岁的七中毕业生唐爽,因提出“唐爽-崔瑟豪斯”理论,而成为第一位登上麻省理工学院网站主页封面人物的中国人,他的理论可能引起电子IT产业、热电能源产业和基础物理的重大革命。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他们在七中接受的多年教育密不可分。
                                                            
  然而,与显性的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相比,我认为教育国际化的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通过学习国外经验,让我们自身的特色更加突出。经过研究,我发现国外教育比较强调个性成长,这是他们的一个特点,然而作为一所中国学校,我们更需要思考:在个性成长的背后,要为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底色?
  经过长期思考,我提出了“ 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办学方向,希望能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既吸纳国外先进经验,又能执着并发扬中国特色。
  为什么提出“ 人文滋养 ”?这是因为,七中历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气质培养。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刘辛甫先生在建校之初为学校撰写对联:“酌古准今,阐扬学界;明体达用,陶铸国民。”这副对联曾镌刻在学校二门石墙上。它既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针的反映,也是对当时在校学子的警策和诫勉。用今天的话说,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在学业上精进,更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合格的国民。
  人文素养的根本首先在立身和爱国。而爱国主义教育在成都七中由来已久,从未间断。七中校友,曾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徐荣凯回忆母校时动情地说:“母校是思想教育的大课堂。当时,学校教书育人并行不悖。从进七中第一天,老师就要求我们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前途连在一起。并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说话做事,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学校还经常安排时事讲座和报告,由校领导和政治老师给我们讲国内外大事,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学校的熏陶,使我抱定了为建设祖国干一番事业的信念。”
  尽管七中的育人目标和教育追求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有一个基本准则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人文素养和气质。这是七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永不改变的追求,也是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反而需要更加强化的地方。毕竟,人文素养和气质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方向。我们希望学生做文明人,做有益于人类社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他首先就应当有广博的人文积淀。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处处为学生营造一个人文的成长环境。
  1.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滋养的重要渠道。从常年坚持播放世界名曲,到举办各种讲座,再到校园建筑命名,我们努力构筑校园育人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场”。有老师这样描述成都七中的校园: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此地,就在这菁菁校园。这里的一亭一阁,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墨池微漾,这里的曲水流觞,这里的柳絮飞扬,这里的风拂碧塘,都是我们的记忆与向往。七中,以优美的环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渐染,让学生和老师的个性自由地张扬……   
2.形成学校独有的气质
  “志存高远、气定神闲”是七中人所具有的气质。我们要求,七中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即使遭遇困境、磨难,也能淡然处之,微笑面对。在一切都以“有用”“无用”为衡量标准的年代,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时代,我们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不唯分数论。在七中,学生可以因研究性论文而不用参加考试;即使面临高考,也仍然每周坚持开设活动课、选修课,甚至能停课几天,去给学生开展立志成才教育活动。这一切,无不体现七中人的一种淡定与坚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有一份沉着与镇定,有一种大气与从容。
  3.砥砺超人的意志
  七中学生侯晗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校:“七中没有超人,只有超人的意志。”如今,这已经成为七中师生的座右铭。我们学校历来重视坚强意志的锻造,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人文素养,像坚持多年的班级值周制度、晨扫活动等,从而使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许多多意志超群的学子。意志力,成为七中人鲜明的标记。
  4.将人文融入严谨的治学态度
  人文素养也包括严密的科学推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在这些科学推理和治学精神背后,又负载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就如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所讲的那样:“数学能够讲真和美,不求真,我们没有办法立德;不求美,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温柔敦厚。”数学绝不是简单的数据、公理的堆砌,在数字背后,跳跃着真实、善心、灵气、细腻……多年来,七中能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因为我们将这些人文精神融入了精密的计算和严密的推理中,而这些东西最终决定了学生和老师达到的高度。
  5.高雅情趣、兼济天下
  七中老校长解志光有一句名言:力戒浮躁,极反媚俗。我们注重涵养学生的高远情怀,反对低级趣味,追求高尚情感,从基本的感恩、孝老、助人,到更为高远的“敬天”。多情的七中人,不仅关心身边的人,更有兼济天下的情怀。情怀,成为七中人身上醒目的特质。
  七中有一个特色项目,就是“七中网校”。这个网校真实生动地体现了七中人兼济天下、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宽广胸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七中网校是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优质课,送到偏远、落后地区。这不是政府要求我们做的,而是七中人自己主动做的。汶川地震后,七中又领办了都江堰两所受灾中学,充分发挥七中辐射作用。如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这两所受灾中学就实现了大幅度进步,得到都江堰各界的好评。学校所体现出的这些家国情怀,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七中学子心里,这比老师翻来覆去地说教有效得多。
                                                     三
  如今,“人文滋养”和“个性成长”已成为我们办学的两个支点,二者并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为了学生更好、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系统而全面的人文教育,用我们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滋养这些未来的卓越人才――这样的追求应当是卓越高中的基本原则,是会集了大批优秀学生的卓越高中不能推卸的社会责任。学校是一个社会文化机构,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带领学生反思与思考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在感悟与追求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发展环境,要知道,学校的精神追求、文化价值特征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追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环境,最终决定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同时,人的天赋又是各不相同的。教育所能做的,就是让学生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让每个人都能像花儿一般绽放。
  然而,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个性发展只能在既有社会关系的框架中进行,背离了社会规范约束的绝对自由是无法长久存在的,每一个人个性的发展与表达必须建立在与其他人、与周围社会环境共处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个性的发展与张扬必须建立在人文与文化的约束中,需要建立在社会道德与价值规范、社会伦理原则基础上,否则我们的社会将无法持续,个性的发展也将无法持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更加坚定了“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办学思路。我们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但这些人才一定是符合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适应并能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个性化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毕竟,“全盘西化”的教育,不过是西方教育的附庸,它又如何能帮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七中校长
                                                                                  责任编辑 李 帆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