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初中部 > 新闻中心 > 通知安排 > 郑州市教育局 教育工作通报(2)在2017年全市德育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郑州市教育局 教育工作通报(2)在2017年全市德育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17-04-05
李陶然
(2017年3月21日)
同志们:
去年3月31日在经开区召开的全市中小学德育建设会,主题是“教育即德育”,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今天,这是我连续第三次参加年度德育会,仍然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今后,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尽可能的多参加一些我们业务工作方面的会议,亲身见证一下大家辛勤付出所取得的成果,并有机会分享和交流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刚才有关单位介绍了很好的工作经验,保华局长也做了内容丰富、颇有
见解的报告,我都非常赞同。下面,就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德育建设,我
讲几点意见。
一、 党的建设统领下,学校德育如何强化和提升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抓起。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将青少年儿童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人格健全、积极情感培养和良好品德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转型的敏感时期,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构
成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成长中的危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
度关注和认真应对。就我国青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而言,总体来说是好的,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为,全球化
时代的多样文化,导致青少年儿童的主流价值观迷失;信息化网络化,
导致青少年儿童交流的减少和道德的冷漠;功利化教育导致关注青少年
儿童成“才”有余,关注成“人”不足,等等。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时代主题,必须回应时代挑战。党中央审时
度势、高瞻远瞩,对新时期的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明
确和重申了党的建设对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6月
29日,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
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对于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新时期国家层面首次针对中小
学党建工作正式发文,明确要求以党的建设统领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切,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防止“两张皮,走过场,不落地”。
我们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就必须坚持强化党的建设,以党建来统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
么培养人”的事业。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所立足,站稳立场,
端正方向,从而真正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3月9日全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我们明确了全市教
育系统党的建设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
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主线,紧紧
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突出党组织规范化和党员队伍建设,引领和推
动“做有未来的教育”不断迈向新台阶。一是要在党的育人方针指导下,
进一步把好办学方向,端正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
为习惯。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队伍形成有理
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的师德师风。四
是进一步完善德育建设机制,建立和完善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
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建设工作体系。
二、 育人模式变革下,发展理念如何进一步更新
如何转变和更新育人理念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只有积极应对新时期的育人模式变革,适时转变和更新育人理念,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发展瓶颈和局限,才能始终站在领域前沿,保持主动发展、超前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基于当前国内复杂的教育形势,教育领域的变革从没有像今天这般激流勇进、大刀阔斧、步伐坚定。
一是国家层面育人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国家于2016年9月13日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之前多年的“素质教育”到“核心
素养”,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明确学生应
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必将深入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
革。
二是招生考试制度的配套改革。教育部又于2016年9月20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要求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
式。河南省教育厅也已经明确未来两年将实行新的中、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三是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适应国家不断更新的育人导
向,郑州市一直致力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扎实推进了义务教育的
“绿色评价”、高中的“增值评价”、市区民办初中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个独具郑州特色的,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模型)已经初步成型。
至此,从国家层面育人目标的明晰,到中、高招新的录取模式确立,
再到评价改革的系统跟进,可以说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新
的质量发展模式的整体架构已经形成。新的育人模式的变革,要求我们
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敏锐应对,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真正抓住质
量和内涵建设的根本。
一是要树立大德育观。我们平常对学校德育有一种固有的认识,就内容上来讲,就是指专门开展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等思
想道德教育,好像与学科课堂教学无关;就职能划分上来讲,就是学校
德育处或者政教处,有的叫学生发展中心负责的工作,好像与教务处、
 
教科室、团委、总务处等其他部门无关。这就窄化了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我非常同意“教育即德育”的观点,我们所讲的“立德树人”就是一切
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就是国家人才培
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德育的概念,就是要认识到学校每项
工作、每项活动、每门学科、每项课程、一草一木等校园生活的一切都
承载着涵养品德的功能,我们只有彰显和落实好其中蕴含的育德功能,
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是要转向德智并重。这里的“德”是狭义上“德”,就是指学生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我们的教育首先要解
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即知识与技能问题,就是智育;更要解决好社
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即思想政治和价值观问题,就是德育。也就是
说,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兼备型全面发展的人才。毛泽
东同志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问题上,也特别提出“又红又
专”。其中所说的“红”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和精神品质过硬,所谓的“专”
就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从当前国家层面最新的育人导向来看,
已经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因此,
我们应该摒弃重智轻德的惯性思维,进一步从以智育为重心,走向德育
和智育并重。
三是要坚持评价育人。我们之前很多年所提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呈现。核心素养为综合素质评价建构了关键指标,而综合素质评价进一步明确了核心素养在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我们每一名办学者都要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优化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丰富办学理念,并根据教育部《中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重构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中心的
新型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建设、以评价促成长、以评价促育人水平提升,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合格人才。
三、 有未来教育背景下,新型的话语体系如何构建
话语体系是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它可以是一种思
想智慧、一种发展理念、一种工作精神,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
传播形式、一种价值观呈现。国家层面有治国理政的话语体系,并是随
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的。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三个
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主席的“四个全面”,都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深化的。
每个行业系统也都有事业发展的话语体系。从郑州市2002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09年“办人民满意和发展需要的教育”,到2012
年“办有道德、有灵魂的教育”,再到2015年“做有未来的教育”,郑州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当前,关于做有未来的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已渐行渐深,我们要在此引领下,立足发展实际,吸纳先进经验,独立思考,明确站位,通过不断的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和实践创造,逐步将有未来教育的话语体系建立和丰富起来。
一是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为未来而发展。做有未来的教育,是诗和远方,我们永远在路上。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未来的课程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未来学校的15个变革可能》中提到,教育变化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技术的变革,其次是教育模式的变革,最后是教育结构的变革。未来的学校将被打碎,具体表现在:学习时间弹性化、游戏在学习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文凭证书被课程证书取代、未来考试评价是诊断性的而非选拔性的、未来的课程为生命而存在、教育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等等。我认为,这15项可能还远远不止,随着形势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无限的可能,这将对我们传统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生态产生颠覆性的冲击,而有一点是永恒的、颠扑不破的,那就是教育越来越以学习者为中心,回归价值本位。因此,我们要着眼长远、放眼未来,教师为未来而教,学生为未来而学,教育事业为未来而发展。也仅有此,学生才有未来,国家和社会才有未来。
二是学在郑州、郑州行动、行动诠释。“学在郑州”,是一种教育品质,是一张城市名片,更是一种教育愿景。站在今天的发展基础上,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郑州教育的未来怎么走、怎么持续提升、怎么突破“高原期”?困难比想象中艰巨,发展机遇稍纵即逝,需要我们每一名教育人不断的去学习、去凝炼、去思考、去实践。一是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是既要立足实际,更要瞄准国内外领域前沿,紧跟国家宏观教育导向。要变STEM教育为创客教育、变项目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变21世纪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要从学生综合素质走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知识和技能走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从智育走向德智并重、从“育分”走向“育人”、从“补短”走向“扬长”……二是要深入研究教育规律。育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从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到教学活动的推进实施,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否则我们就是专业之人干不专业之事。“道德课堂”的十五年,就是对教育规律持续不断、坚持不懈研究探索和总结提炼的集中呈现。十五年磨一剑,才成就了影响全国的区域教育品牌。三是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我们的工作要从管理走向调控、从调控走向服务、从服务走向驱动、从驱动走向发展,从发展走向升华。
三是致力于立德树人的协同创新。立德树人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需要调动各方因素推动协同创新。一是立德树人的全局性需要多领
域的协同创新。立德树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领域的合作共育,
实现多领域的协同创新。二是立德树人的整体性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创
新。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育,它需要各常规学科以及法制教育、
心理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多学科育德功能的融合和落实。
三是立德树人的时代性需要多维度的协同创新。立德树人是具有时代性
的伟大事业,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整合文化、宣传、教育、法制、社
会组织等多种力量,形成全社会育人合力。四是立德树人研究的分割化,
迫切需要协同创新。立德树人的研究需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界别,
甚至是跨国别的协同研究,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
做有未来教育背景下的新型德育又将我们的德育工作推向了新的起点
和新的高度。让我们在“做有未来的教育”引领下,同心同德,努力拼
搏,努力为郑州市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幸福奠基!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