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部 > 中美班 > 我们中美班的五彩冬至节

我们中美班的五彩冬至节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14-12-23

  传统节日包含着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对于体验和认知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深广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每一个节日都反映了华夏民族独有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天人合一等理念观念,寄托着家国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前人积淀、形成的自我反省、自我纪念、获取自我发展力量的一次次盛会。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据传,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但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正式过冬至节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作为国际班的教育工作者和学子们,我们不仅通过设计和参与国际化的课程、多元的思维模式、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养和未来竞争力,而且一向重视传统文化、国学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体系中的重要性。
  因为无论对于国际班的老师还是学生来说,我们必须要时刻知道,并谨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走向何处?
  就看看我们中美班老师和同学们的冬至佳节吧:


 
  中美班学子在厨艺课老师的辅导下,包出了纯天然食材的五彩饺子
 
  面对自己的作品,同学们纷纷醉了,拍啊拍,停不下来

 
  揉面、擀皮儿、包饺子,一点不含糊。对男生们来说,厨艺课,也是“暖男”培训课
 

  面对学生们的杰作,老师们表示亚历山大

 
  某位老师的作品,该饺子品相敦厚、内容实在,说明人也靠谱

  附:冬至饺子与河南人张仲景
  张仲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