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高中部 > 教学科研 > 交流平台 > 用智慧点亮事业的灯—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用智慧点亮事业的灯—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表于:2011-05-16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而书的作者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大家也一定耳熟能详。 虽然这本书的创作至今已半个世纪,虽然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速,虽然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但每次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总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掩卷品味,回味悠长——
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经历和许多教育工作者相比并无二至,而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呢?
让我们来从书中寻找答案吧。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育日记一定能让老师终身受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本人教学中的实例。正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苏霍姆林斯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是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从开始教育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写教育日记,一写就是32年!这一习惯让他受益匪浅,正如他所说:“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家》一文中写道:“教师要不断学习,经常总结经验,最好把学习的心得和总结的经验用文字记录下来。用新的心得和经验与以前的心得和经验相对照,教师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凝练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这样描述教师的专业成长:成长=经验+反思。其实教育家的成长并不神秘,正如波斯纳所言——“不要只顾埋头苦干,要注意记录、思考、反思、总结,多写教育随笔,名师、教育家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足迹非常清晰地印证了这一观点。
现在我们提倡撰写教学随笔和教育日记就是这个道理。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好似火花闪动,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既然是随笔,内容也不受限制,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反思;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感悟,也可以是任课老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教育随笔其关键就在于一个“思”字。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思想从何而来?关键是要学会思考。犹太人有这样一句名言:庸人用眼睛看,聪明人用大脑思考,而智者则是用心悟。
如果能坚持把一些教学中的所想、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改进不足,积累经验,这将成为个人宝贵的教学资源。一节课结束,教师可扪心自问:这节课的教学中最感得意之处在哪里?学生表现出色在何时?还有哪些环节处理得不够理想,为什么?如果让我再教一次,我会怎么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在思中做,在做中思,“我手写我心”,螺旋推动,久而久之,一定会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成长为教研员是专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因为只有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具备成为合格教研员的基础。但教研员成长为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岗位和称呼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升。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同样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教研员多来自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是相当丰富的,但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是肤浅的,教研员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就必须经常性的反思。我们说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行为,提倡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日记反思提高,而教研员同样需要这样。作为一种工作习惯,教研员应该多在观摩活动中反思,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反思,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在交流讨论中反思,克服自我的封闭性和局限性。
为了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我们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坚持撰写教研工作日记。以随笔的形式,通过工作日记及时记录在读书学习、观摩活动、交流讨论等方面的经验、感受、创新性的思路等等,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成功或不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这既是教研员岗位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一直致力于“新教育实验”以实践他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走到哪里都喜欢推广他的“成功保险公司”。在这个“成功保险公司”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来投保,一万元可以,一千元也行,一百元也可以,十元也行,如果学生没钱一元也行,但要签合约,合约的最基本的条款就是从某某日开始,每天写一篇日记,坚持十年,朱永新说: “十年以后你如果没有成功,我以保额的十赔赔付。研究一个问题,你能钻研它十年,不成功才怪”!而事实上,往往绝大部分的人是坚持不了的,所以朱永新认为,这个保险公司会开到哪里赢到哪里,而“越是亏本我们国家就越有希望,越是亏本,我们大家的人生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我要让学生和老师们知道成功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但也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之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就在你的坚持下铺展,你只要不断地坚持,坚持,坚持到最后,胜利就是你的!”
教研工作是一项需要智慧、充满智慧的劳动,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鲜活而丰富的素材,只要我们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那种积累就像存款的复利一样,时间长了,收获之大一定会让人难以置信。随笔不必过分强调逻辑,不必刻意讲究文采,重在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有时我们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经常会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听到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在课堂观摩活动中迸发许多灵动的感触,把这些写下来,从无形的变成有形的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研员意味着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那我们首先要力求做“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不在结果,关键在于不断反思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具体来说不外乎这些内容:学术品格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研究能力的增强,指导能力的提高,教研经验的积累,教育智慧的生成,自主意识的觉醒,职业幸福的体验,生命价值的实现。当我们通过写教研工作日记或随笔的形式,全面记录、反思我们的工作,那必将成为经验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智慧做灯,让事业的路明亮而宽广。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