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高中部 > 教学科研 > 教学、科研动态 > 毛杰局长在2013年郑州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杰局长在2013年郑州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13-10-11

 同志们:

会议最后,我谈几点体会,中心意思是:静下心来,进入角色,方能提高教育质量。因为,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会议,应该是对我们的办学行为、我们的教学质量进行冷静思考的一次机会。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人心浮躁,人们最缺乏的就是恒心和耐心,如果有人能沉得住气,自然就会在浮躁的人群中脱颖而出,静下心来,进入角色,方能办好学校、方能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教育教学永远是中心和主题;只有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去思索、去统筹、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刚才,教研室通报了过去一学年教学质量的分析报告。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我市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徘徊不前的,亟待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对策,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怎么办好一所学校?怎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想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思索并实践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静下心来思索理念与思路

提倡走向理念办学是对的,但通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认真审视以下我们的学校,办学理念普遍呈现笼统化、简单化、表面化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三个大的落差:一是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落差比较大。虽然学校领导、教师对办学理念的知晓度、认同度较高,但是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中落实尚不充分。二是校长与教师的落差比较大。校长独唱改革高调,教师们我行我素。校长的领导力还停留在描绘愿景的层面上。严重的还导致校长与教师的分歧,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缺失。学校发展遭遇重重障碍,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情况。三是评价与教育自身价值的落差比较大。在我们推行绿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还在以分数这一个维度去评价学生,呈现出评价的应试化、片面化、功利化。仍然走不出教育的误区,既背离了教育自身的规律与价值,更背离了人成长的规律。为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办学思路不明确。在办学思路上,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迅速解决以下4个问题:

1.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要克服盲目趋同、同质化等现象。

2.学校的培养对象是什么?不同的培养对象应有不同的培养路径。

3.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制定培养目标应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4.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特色的标准不仅仅是人无我有,而是竞争力在哪里。特色是一所学校持久的生命力。

二、静下心来思索课程与教学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要素,是成就学生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途径。在刚刚结束的局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评估中,专家反馈的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有4个:

1.领导对课程建设重视度有待提高。课程规划应该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部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对课程建设多有涉及,实际推进过程中课程建设步履缓慢。部分学校自评报告对课程建设显示不够,个别学校甚至没有涉及。

2.部分学校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国家课程的整合理解不到位;校本课程目标不清晰,校本课程体系没有结构化,与学校培养目标不对应,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校本课程不够系统、完善,学生选择范围狭窄,个别学校校本教材有应试倾向。

3.部分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方案)不够充分,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有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没有规划、没有落实到位,通用技术等课程流于形式。

4.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清,对新课标解读不够通透,不能体现时代性和学科整合的特点,缺少对学生成长需求的真正关注,呈现新瓶装旧酒的尴尬。今年我们启动了校本课程建设奖的评选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第一阶段就是审议市直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只有20余所学校进行了申报。校本课程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不是国家课程的附庸,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规定的校本课程课时量为12%;在《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中,规定了校本课程要修满6个学分。课程就是机会,学习就是体验,但确有一些学校严重窄化和扭曲了学校课程的功能,让学生失去了体验的机会,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沦为空谈。学校的质量与水平、个性与特色,首先取决于课程的规划与实施。我们要把课程建设放在学校顶层设计的最高位,努力去完成两大任务:

1.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提升国家课程二次开发的品质,高水平的完成国家课程的教育任务。学校要在条件成熟的学科上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探索,在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能考虑进去,要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课程资源考虑进去,要把教师的教学潜能和教学设计考虑进去。

2.加强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形成学科课程、学术课程、职业课程和生活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要有体现学生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的课程计划,要以学校学年度课程计划呈现并有效实施,并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推进方式。课程与教学是紧密相联的,实施课程的过程就是教学。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的实质却无本质变化。反思其原因,可能是我们描述了一个新课程的蓝图,却没有很好地搭建新教学的框架。或者说,我们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切实落实。

我市于2010年开始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当前在不同的学校,几乎都在进行着课堂教学的改革,那么,究竟怎样的课堂改革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改革的终极价值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增值。但下面的几个现象能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增值呢?比如提倡导学案,于是教室里就充斥着以导学案面目出现的练习册、习题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从过去的语言控制变成了文本控制,并未关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比如倡导自主学习,结果课堂就演化成学生的表演场,以假探究的形式展示一些教辅读物上的现成答案,教与学更趋简单化、表面化和碎片化;比如倡导作业建设,就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吸引眼球的所谓创新,而不是思考作业与目标的关系,不去关注作业环节的完整性。

下面是正在进行的局属初中三年规划评估组专家对我们初中学校教学方面的反馈意见:

1.存在机械执行道德课堂要求的现象。在课堂中教师呈现的学习目标过于抽象,没有做到行为化、具体化。道德课堂核心是道德,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的设计等基本要求,是一种规范要求,需要做到。但是,更为道德的,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来保障的。

2.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足,课堂的生成性不足,从而缺乏应有的生动性。部分教师仅停留在为了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护,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重视不够。

3.教学质量分析的经验总结不足,学情分析、教学质量分析与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行为改进的结合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学校的校本积累不足,尤其是对校本的作业等方面的开发不足,致使学生采用的外在教辅材料过多。

因此,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学校还要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课程与课堂改革的同步变革,确保课程与课堂改革的相互适应和相互巩固。要努力去实现三个目标:

1.在结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课程特点尝试和重塑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3.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增大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力度与深度,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静下心来思索学生与发展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教育空间,与此相应,这就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拥有自主能力。因此,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在追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静下心来研究学生,思索和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和措施。要努力去实现三个目标:

1.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从课堂学习向课程学习转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尤其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小结环节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拓展能力,不要将课堂仅仅视为解决学习困难的场所,更要把在课堂上培养的兴趣、形成的能力自觉自愿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拓宽学校课程的教育渠道,从学科课程向学校课程转变。学校要结合特定课程的学科特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将学科课程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学校多元教学模式转变。课程不再是课堂中的教师个人的事,而是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的事,讲话即语文,唱歌即音乐,新闻即政治,运动即体育,回忆即历史,只有这样才会让生活课程化,从而提高生活品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生活化,从而提高课程质量。

3.加强学生文化建设,提高隐性课程的教育品质,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机会还给学生。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要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加强学校学生会建设,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要加大对优秀学生和特长学生的宣传力度和支持力度,让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够被发现,每一个被发现的学生优势都能够被肯定和展现;要为每一个学生配备自己最弱学科的教师当导师,对学生进行学科辅导,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和生活指导,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生活上的短板都得到有效弥补。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读懂的力量、走进的力量、沟通的力量、激发的力量,从而培养出充满自信和阳光的学生,培养出内心足够强大和心胸足够开阔的学生。

四、静下心来思索教师与科研

教学工作既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来解决课程改革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更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来更新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确保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同步推进。要努力去实现三个目标:

1.强化教师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帮助教师从教书匠课程教学专家转型。特别是通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

2.引导教师全面研究在课程改革进程中碰到的教学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要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尤其是落实国家课程的课程标准的能力,寻找到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教学组织方法等等。

3.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要让教师把个性、特色融入课堂。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课程要素的基础上,在把握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去创造性设计课堂。

魅力从何而来?除了修身养性,还是要强调学习的力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做职业读书人。大家都读过陈丹青的书吧,他曾经这样说:我对阅读充满感激。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在谋生、应酬,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的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里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还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坚持阅读有很大关系,我对阅读充满感激。还记得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在在《论语300讲》中提到,他在美国上学时有一位老师,是一位历史学家,叫余英时,余先生的学问非常好。他在毕业前就去请教余先生博学的秘诀。余英时就告诉他,秘诀就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今天过去了,我有没有学到学东西?如果有,就安心睡觉;如果没有,就到书房找一本书来看,一定要确定掌握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才去睡。余英时先生就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所以他的知识面非常广。作为一个教师要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作为一个校长要对教师起到引领作用,都离不开不断的阅读和学习。

关于心态,积极的心态相互传递,消极的心态同样会相互传递的。要多给予别人正能量。校长的心态是积极的,教师的心态也是积极的;教师的心态是积极的,学生的心态也是积极的;家长的心态是积极的,孩子的心态也是积极的。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克服冷漠,保持热情;克服麻木,保持敏锐;克服倦怠,保持求新

五、静下心来思索管理与文化

学校管理能为办学提供文化引领,学校管理能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顶层设计;与之相应,学校管理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学校文化,学校管理本身就应该是一种隐性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文化品位,逐步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管理制度化和学校管理人文化的转变,确保学校管理的确能够在文化层面上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

1.要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关于管理,中国有句话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揭示了成功做事之道。一所真正的好学校,一定是各方面工作都是精细化、高水准、高品质的。举例福州一中的暑期中层以上干部研讨会的培训资料和培训方式。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查尔斯.杜希格著《习惯的力量》,据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基于有意识的决定而是出于习惯。一开始是我们创造和养成了习惯,后来习惯逐渐改变了我们。这本书最大的启发意义在于,只有对自己的习惯保持觉察,人才能不断突破自己。

2.让学校管理制度包容得下课程改革,并让课程改革真正推动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校园文化建设说教化、标语化、图片化,粉表层少内涵。可以尝试建立教材文化和教师文化,并促使教材文化向课程文化转型,教师文化向学生文化转型。

4.校园文化建设重在精神层面,其次才是制度的、表层的、环境的,要体现师生价值观、师生精神状态、师生理想和追求。要追求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追求每位老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专业魅力。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言行都应彰显校园文化的独特个性。

同志们,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因为梦想,所以精彩;因为充实,所以快乐;因为关怀,所以温暖。作为一名对众多学生正在产生和即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审视责任,心存敬畏。让我们抛却功利,抛却俗愿,去坚守心灵深处的宁静,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富足。最后祝各位教育同仁新学年树立新目标,开拓新路径,创造新成就!祝大家忙碌充实并愉快着!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