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高中部 > 教学科研 > 教学、科研动态 > 《中学学科教学中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15-01-08

一、研究背景
    新课改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培训孩子们为了未来而学,培养孩子们今后的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寻找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并教他们学会自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我们不是教育的主宰者,我们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从对资源观的认识上看,由于受传统的观念影响,狭隘的资源观在广大教师心中仍占据主流地位,认为只有教材才是课程资源的为数不少,甚至对教材的应用都没有加以处理和调整。同时,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由于环境、学生等不同,又造成统一的教材资源就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根据学校实际,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行为。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存在。如何既利用好教材,又充分利用已有的或可以创造的教学资源,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利用已有的或自创的教学资源(包括学生与教师本身),包括对选定的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使这些资源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可以有效转变教师观念,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学生观,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可以在研究和实践中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及教学素质,加快教师的成长,进而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学校层面和一线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范式,所以我们的研究成果将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策略参考,同时为其他学校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范式。
三、研究动态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刚平教授对课程资源的意义和类型进行了解析,他在课程资源整合上主要是针对师生的经验、感受、智慧、困惑,以及学校提供的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并从理论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整合的原则和策略。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方法,特别是教材资源创新性开发和利用上涉及较少。
清华附小校长,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窦桂梅在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资源 、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她的研究以课例推动,从文本中提取主题,以主题优化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初步形成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模型;“1+X 课程”的整合思想,也为我校语文、英语学科课程资源整合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但对类似于中学其他学科的整合很少涉及。
    还有部分研究主要是学科间的课程整合,如多媒体和学科间整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而基于国家课程本身的资源整合研究较少,缺少针对具体校情与学情的资源整合研究,更多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操作性不强。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核心概念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等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长与家庭资源等。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学者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将其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并对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还可以按照其他的角度划分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等等。

    课程资源整合:是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学校实际,选择、优化不同的课程资源,把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对学科内部知识顺序的调整及内容的删减,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或对学科间的知识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或对师生、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进行优化融合;使这些资源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有效教学。
2.课题研究目标
(1)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类型的课程资源,探讨出一套选择、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2)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3.课题研究内容
    主要按照“文本资源——非文本资源”的框架,探讨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整合的策略。本课题中的“文本资源”是指由文本承载的与课程、教学目标有关的信息总和,如国家课程教科书、教辅资料、课外读物、音像资料等;非文本资源是指教师、学生拥有的不是由文本承载的课程资源,本课题中主要指学校和社会为教学提供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如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
(1)文本课程资源的整合研究。
    现在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色彩纷呈,这些不同版本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在结构编排、内容编写、练习设计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将通过比较、分析加以整合,或根据需求编写校本教材,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今后同类课程的资源整合提供参考。此研究内容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2)非文本课程资源的整合研究。
    仅仅是文本课程资源难以实现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将调整课时设置,整合时间资源,拓展和开发丰富的空间资源,结合学校和社会能提供的人力资源,探索合理的整合策略和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4.研究的创新点
    我们的研究将从课程资源整合的本质、目标和方法等角度展开,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探索有效途径,为课堂教学及其设计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
    我们这一研究课题将从学校层次整体规划,重点学科带动,对单科内部的资源整合作出系统、操作性的策略研究(重点从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课教学研究切入,其他学科依次铺开,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积累素材与经验),对教师来说更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的研究以课例的形式展开,将建设结构合理、检索方便的课例库或案例库,为今后各学科开展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提供更具体的策略与方法指导。
35.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各学段、学科典型课例集;
(3)语文、英语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阅读课校本教材;
(4)促进教师对课程资源整合思想与理念的深入理解,掌握课程资源整合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与能力。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教师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并对相关学习内容融合、重组,或将不同版本、选修必修教材优化整合,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教学思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2)语文和英语学科要通过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结合语言类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有校本特色的阅读课程标准。通过利用丰富的中(英)文阅读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在教研员和教材编写专家的指导下,开发出适合校本特点,符合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的《阅读》课程,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英语)素养的目标,同时制定相应评价方案,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3)探索合理的课时配置,有效整合时间资源,如:初中化学提前开展实验和化学兴趣课程,高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等;科学利用等空间资源,如:在图书馆、植物园、综合实践教室、实验室中开展社团和研究性学习;挖掘丰富学科资源,开展各种学科活动,如:学科节;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如:举办各种名家讲堂。这些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2.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采取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定向、自我调整的行动研究法,力争达到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
(2)案例法:对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课时内容和学习模块开展资源整合,以为此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出本学科具体的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和方法。
(3)文献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文献,借助于文献的观点和成果,促进本课题研究。
(4)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变化,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可用、可信赖的数据。
六、研究实施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4.5~2014.9)
    相关事项到位,如研究资料的收集,课题组人员的培训、开题论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等等。初步归纳整理出课程资源整合方面的已有经验和成果,通过骨干教师在部分班级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先期试验,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全校教师作问卷和访谈调查,明晰教师们进行课程资源整合的现状。
(二)实施阶段(2014.10~2016.2)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全面展开阶段,又可细分为以下三个分阶段又可细分为以下两个分阶段:
1.2014.10~2015.10
    英语和语文学科研究学科特色,结合我校校本实际,编写《阅读》校本教材,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开发《阅读》校本课程。
其他学科明确各自研究重点,确立相应子课题。全面了解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整合模块知识体系,利用“四共课”等活动,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典型课例或案例,从中提炼本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和方法,并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作实践论证。
2.2015.10~2016.2
    分析整理上述研究成果,调整有关课程资源整合方法和策略,使之日臻完善,并进行理论概括;清楚认识课程资源整合中教师、学生的关系和角色地位。确定课程资源整合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6.2~2016.4)
    该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主要工作有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筹备课题鉴定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校本教材、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等等。

七、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丛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2.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8.2.
3. 裴娣娜.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野文库[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4. 窦桂梅.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4.
5. 窦桂梅.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J],课程•教材•教法,2014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