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高中部 > 教学科研 > 学习之窗 > 研究成果的形式及其撰写——胡远明

研究成果的形式及其撰写——胡远明

作者: 发表于:2009-05-08



故事1:最笨的人
寓意:看似最笨的人其实并不笨,他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以最简单、最实用的方式解决了看似非常棘手的问题。总之,在他看来,“有用才是硬道理。”
故事2:盖 楼
寓意:“一口吃个胖子”是对这个财主最好的解释。干什么事情总想一步到位,总希望不经过艰苦努力就想得到一切,这是不现实的想法,存在这种想法的人最终也只能落得一场空。
故事3:挖  井

       寓意:左边山上的和尚是智慧的、有思想的,因为他知道要摆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挑水的枯燥工作,就只有挖一口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泉水。

        以上是三个哲理故事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我们教师的职业特性,那就是: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做一名脚踏实地的教师。 

         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  
  
    一、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或经验总结报告)  二、科研论文
  三、教育案例(或教学案例)
  四、教学反思(或教育反思) 
  五、教育叙事

              一、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或经验总结报告)

       1、什么是研究报告:指以事实材料为主构成的,在个案研究、 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之后,或在经验总结基础上撰写的文字资料。


    2、研究报告类型:
      调查报告:对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撰写的文字材料;
      实验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教育实验后撰写的文字材料;
      经验总结报告:对某个学校、某个班级或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后撰写的文字材料。 

     3、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要求:
      
      标题及署名
      摘要与关键词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研究方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①标题及署名:

    标题要贴切、简洁、新颖,措辞通俗,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20个字。
    课题研究报告标题就是“课题名称”与后缀“研究报告”的组合。如:《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数学教学模式阶段性研究报告》;《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报告》。再如:《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天津市南开中学的课程改革研究报告》

    标题下方署名:
 如:xxx学校课题组  xxx执笔
 或:XX学校  XXX(名字)


     ②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对研究报告内容进行简明扼要介绍,通常作为一个独立部分放在研究报告开头,一般不超过300字,要反映主要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求高度概括、简洁明了。
      

      如:《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报告》的摘要:“本研究着重于探索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母亲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观、教育观和期望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显示,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性别、年龄差异以及儿童心理特征,尤其是儿童气质特点有关的心理特点有显著相关。”

     关键词:

     如:《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报告》的关键词是什么?


    关键词是:母亲、儿童、教育观念、心理特征


     ③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这部分要分项说明该研究课题有关情况,如: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该课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该课题曾经都有哪些人研究过并达到什么程度;该课题的研究计划及详细实施方案等。

       ④研究方法
      
        介绍研究设计和研究思路。本研究选用了哪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及行动研究等。

        ⑤正 文(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
      
       
        调查报告:要写明所调查问题的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经验总结报告:指出经验是什么,还要对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论证,指出经验意义、价值。        

     ⑥参考文献:

    如:引用某本书籍里的一句话或短文
    作者:《书名》,出版社,年月份。
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7年2月。
    再如:引用某本杂志文章中一句话或短文
    作者: “文章名”,杂志名,年份,期号,页码。
    李小明: “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城市研究》,1984年6月第3期,第36—42页。

     ⑦附录:

         全文结束后,一般要添加一些附件,因为这部分内容太长或与研究关系不近,不适宜放在报告正文中的材料,往往收录在后:如调查问卷、各种统计量表、研究背景的照片、数据表格或者数据分析等。

    4、案例1:
                 关于中学生流行语的调查研究报告
               XX学校语文课题组    林竹执笔
    摘 要 本调查研究着重了解、认识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流行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还并未成熟,我们对于分析事物两面性的能力还在发芽时期。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都很强,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弱,对自己言行的控制力也较差。我们认为,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多管齐下,正确引导中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趋向。
    关键词   中学生   流行语

      一、课题的提出:   
     对于古代呆板复杂的八股文来说,现代新新人类的另类流行语更让人费解不已,网络上、杂志上,特别是我们中学生当中无不展示了一派青春的气息。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在流行语方面。但事物都是相对的,流行语在培养我们创新思维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维的垃圾。于是,我们选择了中学生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 

    二、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这个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对于一个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尚未成熟,流行语对其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使中学生正确认识流行语,善而从,不善而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    三、调查方法: 
    ①问卷调查(调查范围:⒈XX中学高一年段200名学生   ⒉网上各聊天室,QQ的同龄网民50名  ⒊学生家长20名(访谈)
    ②各书刊资料收集(收集对象:各类流行语     
   收集书刊:《男生女生》、《阅读与作文》等 )   
    ③网上查询:社会其他人士对流行语的认识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本组在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时,得知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普教授认为,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不错,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变迁的。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又何尝不是呢?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并未成熟,对分析事物两面性能力还在发芽时期。统计结果显示有65.5%的同学有着不健康的口头语,如“无聊”“神经”“他妈的”“关你屁事”等,这些话在我们的校园内也是屡见不鲜的。并且此类不文明口头语还有着更新换代的趋势,“拽啊”“我靠”“我晕”此类皆为新一代的口头语先锋。先不论这些口头语是否体现了中学生的真实想法,至少这些口头流行语表现的是一种极度消极的思想,这与学生压力过大、课余生活不丰富有着密切关系。 

          同学们所喜爱的流行语,也是利弊相当的。有25.1%同学喜欢的流行语是关于学习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多为英语。如“What”、“No problem”等。还有现在风靡全国李阳英语中的经典语句也被大家运用自如“You can do it!You can achieve it!You can make it!”;还有18.6%的同学喜欢广告流行语,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动感地带)“酸酸甜甜就是我”(蒙牛优酸乳)。这些广告语可以运用到写作之中,也很有幽默感,但这些同学们往往只追求模仿,而不会独立创新,不免有些俗套。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30.6%的中学生口头流行语是受同学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古代就有一句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何其重大。在中学时代,很多中学生都有自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下课、放学时都会在一起,好朋友的一些口头流行语,往往会潜移默化。 

        电视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1.1%的中学生的口头流行语都是受电视的影响。最喜欢听的也是风格各异的流行歌曲,偶像明星们光辉的外表,时尚的打扮,富有“个性”的言行举止被他们视作是潮流的代表、个性的体现,于是在日常说话中有意进行模仿。例如,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各地播映后,许多中学生都为F4帅气的打扮、张扬的性格所倾倒,F4的一些口头语,如:“我有问你问题吗?”或“你是猪啊!”等,都成为了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

     网络现在已经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有47.8%的同学受其影响,它内容丰富、新新、时尚,是同学们非常乐意接受的。如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轻轻地走了,留下一片云彩。”在书籍中曾收集这样一个笑话:某校学生会竞选,一位候选人的真情独白如下:我轻轻地舞着,在静谧的校园之中,世俗投来异样的眼光,诧异也好,欣赏也罢,都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乱,因为令我飞扬的只是你们真诚的注视。 

        对于校园流行语风靡一时的现象,有些家长产生了反感担忧,认为这不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意志情操的陶冶。我们在网上收集的文章中有这样写到:“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搞笑不错,但一味的模仿泛滥就显得很庸俗,失去了中学生原本的个性特色和青春风采。也许有的话较为经典,但也有些痞子味十足、调侃噱头的言语不适合校园的文化氛围。” 

     五、总 结     
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初步总结出当代中学生的某些心理特点,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都很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也是相当快的,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判断事物的对错,而且,对自己言行的控制力也较差。但是,社会生活又要求在这方面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     附录:调查问卷
    1. 你喜欢的一句流行语是关于什么方面的? 
     A、广告  B、学习  C、爱情 
     D、网络  E、纯粹不文明 
    2.你认为你喜欢一句流行语主要受哪方面影响? 
     A、同学  B、电视  C、网络  D、老师  
    3.   你对流行语这个新事物的认识:
     A、有趣,能调节气氛   
     B、不文明,乱七八糟的   
     C、无所谓好坏的       
    。。。。。。。

  案例2:


      初中英语开设活动课的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打破了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听说读写力度,增加语言实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环境。这些任务的完成,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英语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供实践场所和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上述情况,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们从1994年秋季开始,在我校着手进行了开设英语活动课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和原则: 
     实验目的:创设语言环境,为实现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以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课程计划》为指导,探索英语活动课的性质、内容和活动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听说、阅读及书面表达能力。

    实验原则: 
 1.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注重知识趣味性和实践性,注意发挥学生特长。 
  3.注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课编排体系相适应的原则。 

       三、实验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大纲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
    (二)制定学期活动课实施方案。对每一节活动课都确定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三)精心设计活动课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师生双边配合。 

       三、实验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大纲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
    (二)制定学期活动课实施方案。对每一节活动课都确定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三)精心设计活动课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师生双边配合。 

     (四)实验形式:本校开展活动以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以室内活动为主,采取了下列方式开展活动课。 
    1.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          
    2.小品表演。。。。。 
    3.智力竞赛和知识抢答。。。。。。 
     4.写作竞赛。。。。。。。 
    5.演讲比赛。。。。。。。 

       五、实验效果: 
      活动课的开展,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好落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达到了活动课实验目的。 
    通过开展活动课,实验班的综合评估明显高于对比班,从九六年春全县的水平测试成绩来看,实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和综合指数均居县级前列,受到学校的一致好评。 

     六、今后设想: 
    目前,以英语活动课为专题进行实验正在我校逐渐扩大规模。在校领导的支持和教研室的指导下,吸引更多的教师和班级开展系列活动课,使活动课成为我校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

结题报告范文:
 
 

   二、科研论文(或学术论文)

     1、什么是科研论文?
     所谓科研论文,就是对教育科学中的某个问题,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思考与探索而写成的以论述为主的文章。

    2、科研论文的结构:
     教育科研论文一般包括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      3、科研论文的类型
      (1)创新性论文
      如“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文,是作者在新课改下,对这种“冲击”究竟怎么看,课堂教学怎样搞,教师课堂教学怎样定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问题看得深,道理讲得透,笔锋尖锐,说理性强,富有新颖独特的真知灼见,体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    (2)商榷性论文
      如《画“X”、画“V”与思维发展——与ⅩⅩ教师商榷》一文,作者是针对ⅩⅩ老师在《标准化考试命题法语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关“让学生画‘X’、圆‘V’”,“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很难阅读和理解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资料”、“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进行问题商榷,智力碰撞,学术交锋。

    (3)经验性论文
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选择、分析、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如何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    (4)研讨性论文
      它是专门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文章。它着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办法和措施。
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克服”观点。文中以大量事实作为立论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 

    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⑤管理科学化。

    (5)学术性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专门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表达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的高层次论文。

     个人观点: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要具体说明是什么问题,分一、二、三。。。等若干条论述清楚;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就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分一、二、三。。。等若干条阐释;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对策,分一、二、三。。。等若干条来解决这些问题。
        有必要的话,前面加上摘要,后面还可加上参考文献。
        这就是一篇很完整的论文。

    举 例:
     《关于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1、写作业时间过长;2、作业内容多;3、课程科目多;4。。。。。。
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1、应试教育的压力;2、个别教师不负责任,或者偷懒;3、重复劳动过多;4、。。。

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1、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2、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3、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4。。。。。。

三、教育案例(或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
     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就是教育案例或教学案例。

     2、教育案例的故事性:
        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讲述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但是作为案例的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而不能是作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而且这个故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故事情节。

   3、案例的写作格式:
 
   1.背景  
   2.过程 
   3.个案分析  
   4.实施策略  
   5.结果  
   6.讨论(感悟与反思)

     教育案例:   
                  一个学生的蜕变
         个案姓名:吴锋;性别:男
          一、问题简述:
           吴锋学习散漫,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一般,而且与同学经常打架,出手较狠。开学初就与同学连续打架三次。个人卫生习惯差,穿着较邋遢,课桌上物品摆放不整齐。

      二、资料收集:
          1、从他奶奶口中得知,他7岁时母亲因经受不起父亲赌博而服毒自杀,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猜忌,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别人。
       2、从一年级起,他就寄养在奶奶家里,父亲出国打工。

      三、个案分析:
     1、亲情的缺失。
       吴锋从小丧母,年幼时又因父亲为了生计出国打工,与奶奶住在一起,与父亲相处时间较少。他除一日三餐由奶奶照应以外,经常独自一人在自己房中,认为自己不被人喜欢,故有消积感。
     2、早期教育的不当。
       奶奶对孩子要求刻板,而孩子因天性活泼好动,常被批评,时间一长就渐渐变得敌视别人,自我封闭。

  3、同伴群体的排斥。
        因其行为习惯不良,加之不懂与人交往,故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种地位造成他不被同学接纳,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望受人关注。因此他对于同学不能满足他要求的情况就通过拳脚来实现。

              
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爱打架孩子,多半是因为“肌肤饥渴”,班主任要多给他们爱抚。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有时,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帮他把桌子收拾干净。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我想他是希望得到别人关心的。

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    (1)辅导功课。他对学习成绩挺在意,可是很厌恶做作业。一次,测验试卷批改后,我发现他考得很糟,放学后,我将他独自留下,拿出试卷给他看,首先帮他肯定了一些长处,又帮他分析错因,归纳他的不足之处。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第二次考试就考了75分,期中考试考了80分。 

    (2)心理引导。
        那一次,他在课外活动时又大打出手,扇了XX一个耳光。第二天我知道后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没有批评他一句,而是打开了XX写的一篇关于他的日记(刚好XX写了关于他进步了的日记)让他看。他看着看着眼泪就刷刷流了下来。随后他哭着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昨天打了他。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拉着他的手说,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  

  (3)与家长沟通。 
        与此同时,我背着他和他的奶奶沟通了几次,委婉的向她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他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重新认识,她表示一定会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她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学校看望孩子,并且还经常向我了解孩子的情况。

    (4)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  
         在与他交谈时,我将他的一些想法,对同学的一些认识等牢记在心。那次事件后,他对XX比较信服,这个同学成绩较好,为人随和安静。于是,我找到这个同学,希望他能愿意和我一起帮助伟杰,他同意了。我又找到他,征求他的意见,结成“一帮一”助学小队。 

      五、个案指导成效:
      
       1、有一次,上课时,他与同学因课桌拥挤发生矛盾,当发现我看着他时,他第一次主动向同学认错。
       2、现在,他每天按时交作业了,被同学选为了小队长,他所领导的小队在班级“优秀小队”竞赛中遥遥领先。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       3、近几个月,没有发生过一起他与同学吵架、打架的事件。

     六、讨论(反思):
       1、对因早期教育不当、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进步。

       2、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       3、对有问题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指导和帮助。

      教学案例:         
                 一节成功的作文课
        语文课上,我讲完诗歌的写作知识后,便让学生练习写写诗歌。小翠同学写了一首诗歌,我看了,觉得有点儿意思,但有些地方还是不足,就把他的诗歌抄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修改。翠翠的诗歌是这样写的: 

                                    
                         话    春                          
                   天高薄雾尽,地绿雁归塞。
                   青山随风绿,冰河伴雨开。
                   晨曦炊烟起,落日星灯彩。
                   寒冬出画卷,暖春入梦来。       

     学生们读后,一个同学说:“翠翠的诗,写出了春天景色,但是,平仄用得不好,比如:‘晨曦炊烟起,落日星灯彩。’末字的‘起’和‘彩’用得不当。”
        另一位同学说:“‘雁归塞’和下文的景物不协调。‘塞’字好像就是为了押韵。应该把‘塞’改为‘来’字。”我说:“改了‘来’字,又与末句的‘来’重复了。”

          枫枫是一位有才华的女孩儿,她说:“我觉得翠翠的诗只注重形式,没有注意到内容。虽然比较押韵,不算做是好诗。只一个炊烟和灯暗点了人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中心到底表现什么呢?请问翠翠。”枫枫的话语可真尖锐,一下给诗判了个死刑!我赶紧打圆场:“枫枫见解独到,虽然言语厉害,但对我们写诗很有启发。翠翠,你认为呢?”翠翠站起来爽快的说:“感谢指点,我是注意到了中心不突出。那么就请大家帮助我改改吧。” 

         翠翠的态度多好!我很感动。“同学们,咱们帮助翠翠把诗歌改好,能否达到发表的水平,就看大家的了。”
        枫枫说:“‘地绿雁归塞,’能否改为‘原野雁徘徊’呢?春天来了,大雁翩翩飞来,在原野上走来走去。”
        小小赞同地说:“枫枫改得好。还挺押韵的,意境也美。”

        我觉得也不错。又点拨道:“‘晨曦炊烟起’与下句协调吗?如果不协调,怎么改呢?”
      悦悦发言了:“下句改为‘农民种地忙’可以吗?”
      乐乐说:“不押韵。”
      我说:“虽然不押韵,但是总比原句好了。不妨再改一改”
      枫枫随口说:“晨曦炊烟起,落日扛锄还。”
      哗哗!掌声一片。通过啦!

       我又点拨:“‘寒冬出画卷,暖春入梦来。’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谁改一改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热烈。
    一直没有动静的明明开口了:“老师这样改行否?‘春忙不觉累,秋收入梦来。’”
    又是一片掌声。我思考一会儿说:“不错,只是‘累’字和‘不觉’都是仄声。声律不够协调。”
    明明马上补充:“春忙不觉乏!”

       啊!大家欢呼雀跃。一首诗终于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大功告成了。这首新诗作是:
                                     话 春
                         天高雾薄尽,原野雁徘徊。
                          群山随风绿,冰河伴雨开。
                          晨曦炊烟起,落日扛锄还。
                          春忙不觉乏,秋收入梦来。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示是: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他们的力量和智慧。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不是很好学的,但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再难的知识学生也会认真去学的。

        三.教学生写诗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会写诗。这就给教师出一个很大的难题。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十分不易。没有毅力是不行的。所以,当教师要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能给学生改成功一首诗,学生会敬佩你的,也激励了学生写诗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
     就教师而言,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有专家预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能够成为名师。  

       2、反思的范围:
       从广义上来说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凡是和教育教学有关的方面都可以列为反思的范畴。
       狭义上讲,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一般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3、反思内容:
    A、写成功之处;
    B、写不足之处;
    C、写教学机智;
    D、写教育创新;
    E、写“再教设计”。
    。。。。。。


     A、写教育教学成功之处
     一节好课;一次恰当的提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学生考了一次好成绩等等,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之处。我们都可以把这些成功作为一个个教育教学案例记述下来。

     B、写教育教学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

      C、写教学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在正常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瞬间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尽快回到教学中来。        

    D、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     E、写"再教设计"——重新写教案。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案例:
        案例一:“小组合作与组内分工”反思案例
大柘小学   王伟平
          这学期开始进行科学学科教学。当拿到课本的时候,新颖的教材设计,看得一些教师如“雾里看花”,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几位科学老师静心琢磨教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发现书中许多内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一位科学老师夹着课本走进了天真的孩子们中,引导着孩子们开始科学的徜徉。几节课下来,这位教师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老师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而是xx(小组长)太霸道,不让我“玩”实验器材。”

    孩子一席话,犹如一记闷棍,敲得这位老师又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于是这位老师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对学生小组的环境

   因素。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得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

      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
     呀,教师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

                  面对这种情况,于是老师又采取另一种做法: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   

     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案例二:
            一条字谜也是创造之火花的导火索
     学了《小溪流的歌》后,我发现孩子们老是把“溪”字写错,几经订正,还是有不少同学出错。怎么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呢?我想起了小时候哥哥教我的“溪” 字字谜。
     第二天,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给大家猜一个字谜,好吗?” 

        学生一听猜谜语,兴趣徒增。我用舟山方言说了那个字谜的谜面:“三点水,撇一撇,三个麻雀歇一歇。其咕嘎、其咕嘎,下面加个趴脚大。”学生听了我用舟山方言讲的字谜,马上猜出是“溪”字。我趁热打铁:“这个‘溪’字,我在六岁时就记住了,你们到四年级还会写错,看来你们真没我聪明。”“那是因为那个字谜帮了你啊!”学生纷纷表示不服,“我们以后也不会写错了。” 

        果然,因为有了这个有趣的字谜,学生再也没有把“溪”字写错。而且,在以后的生字学习中,孩子们也自觉地自己编字谜来记字了。比如“一手揪住两耳朵——摄”,“叔叔戴了顶帽子——寂”等等。虽然幼稚,但那不正是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吗?编字谜,既让孩子在兴致盎然中识字,又可收发展想象力、提高表达力、培养概括力,从而促进语文综合素养!

    案例三: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赛教课,这一次参赛的课文是《谁的本领大》。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教学时重点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学习课文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们。

      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并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呢?我采用了“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想一想”:每次比赛前,让学生想想风和太阳有什么心理活动,这实际上为学生感情朗读作铺垫。比如,在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时,为了体会它们的骄傲、自信,我设计了这样的句式: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____,我只要___,这小孩还不____。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准确地把握情感,这样再指导学生朗读时就不用花大力气了,也就自然地水到渠成了。

    “说一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说”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畅所欲言的热烈氛围,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在一开课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变为填空题,在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完成练习,理解课文。

   结束课时,在学生懂得道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演演两次比赛结束之后,太阳和风先生会说些什么,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 “读一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书声琅琅,情趣浓浓。教师应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尤其是教师鼓励性的评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演一演”: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裹紧”、“脱下”,把一些抽象东西直观地展现出来。
     今天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1、指导学生朗读仓促了些。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的地方挺多的,如快速读、自由读、男女生互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但是教师指导的力度还不够,让学生评读也是少之又少,有点像走过场。

  
     2、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风趣。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觉得自己是“话到用时方恨少”。课堂上的语言,有时不够精炼、风趣。

       感谢这次青赛课,让我正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差距,也确定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希望今后我的语文教学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我希望语文教学能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我还希望我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怎样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当今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养成日常教育教学中做批判性的反思行动,是可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既成全自己,又惠及学生与社会。日常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未形成自觉写反思的意识与习惯,而是被动应对校领导要求才例行公事地写写而言。

     我认为被动、消极地应付写反思,决不能成为批判反思型的教师。要做就要做一名自主地批判反思型教师。那么,怎样做一名自主地批判反思型的教师?
     1、学会诊断课堂教学问题
       反思型的教师养成了对课堂教育教学问题的关注,具有敏锐地捕捉与洞察问题能力,并对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家园》一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从而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课堂上开始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学生就像炸开锅的开水,沸腾了……课后我反思这种现象,进行诊断:认为初入学的孩子天生就爱嚷嚷、喧哗,还未从幼儿园学习方式转化过

    来,特别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这一代学生,总是爱用高分贝的喊叫引起老师与同学的注意。同时,他们的精力总是容易疲劳,他们也需要通过讲讲话,做些小动作等形式调节精神。但是,若任这种形式一再发展下去,可能造成学生只图快乐,而没有关注学习内容。因此,从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培养学生怎么听、怎么说、怎么观察等学习技能。

       有了对这节课的反思诊断,这之后,我就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说与听的能力。如运用“说悄悄话”来培养学生听与说的技能,起初是教师听学生说悄悄话,后来引导同桌间互相说悄悄话。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关注听与说有较大的帮助,使我班学生只用半学期就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有的教师总是争分夺秒地与同事“抢”学生的学习时间:上课早一点、下课拖一点、作业多一点。这种“敬业”精神,令人可敬。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学生成绩。但我认为这种急功近利的提高学生成绩,并不说明你的教学质量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而学会教学反思有助于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探索与发现”教学内容。在教学探索与发现(二)(三)之后,发现学生学习效果很差,掌握不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我将两课结合起来二度反思。以“探索乘法规律存在弊端”为题反思如下: 
     ①学生只知道“形”,不知道“神”。
     近几天学习探索乘法规律,首先通过创设“搭长方体”、“买衣服”等情景,使学生感受到

  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是一样(如:15×25×4=1500  15×(25×4) =1500 所以15×25×4=15×(25×4))。其次让学生进行举例验证,从而归纳乘法结合律或乘法分配律。最后是应用与拓展练习。这样设计看似完整的教学结构,实际上学生不会进行合理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②学生为什么不会合理计算呢?
      分析认为发现历程是一个过程,它的原形必须要有普遍代表性,还需多样性的生活实例支撑。“搭长方体”的情境案例不利于学生理解。虽然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已将“贴瓷砖”改编成“买衣服”,但是情境案例过于单一,还需其他案例来支持。其次,当归纳出新的规律时,学生的知识建构是不稳定的,需进一步辩析与应用,可惜这种经历太短暂了、太浮浅了。 

     ③沦为“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
         这两节课,由于弄不清什么是探索性学习。所以,探索性学习的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学生能否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呢?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是否冲突?这些问题在思想上没有认识清楚,在实践上盲目操作。使探索性学习沦为“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    

     鉴于上述反思,由于有前面失败的经历,我在探索与规律(四)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大胆尝试让学生“探索性学习”。并以校本教研形式组织全校数学教师一起来参与听课、评课,共同发展。我初步提炼按 “问题创设――提出问题(发现规律)――验证问题――应用规律”进行教学的教学框架,在具体教学中充分

  运用以下手段“观察与思考”、“实验与验证”、“推理与归纳”。不论是课中学生学习过程,还是课后练习与测试,证明教学是成功的。
        由个人的反思提出问题,再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最后成为一个校本教研的成功案例,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全校数学教师对探索性学习的认识与思考。

     3、提升教育教学价值
        反思不只是为了改变环境,还有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自我。做一名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展现自己、塑造自己、成就自己,而不是燃烧自己、消耗自己。我们教师必须把自我反思的过程变成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一旦我们留心叙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事件,就意味着教师开始进入了一种撰写“自传”的状态中,也就意味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

  去观察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着自己。注意在反思中提升自我,是教师善待自己,追求和实现幸福人生的理想途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量体重”一课,关于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处理,我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教材以淘气与丁丁比体重引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出现算式45-33.4的计算。要处理计算,由智慧

  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有45.0-33.4。这样处理不妥,并整理以《这样编写合理吗?》一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杂志上。我的反思成果获得了在全国范围内交流,证明了反思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
    每一节课后,我要花几分钟梳理下课堂教学的得失,拟定一个小标题展开叙述,有时工作时间紧,也要写上几句心得体会,留下第一手材料。

   
       若不及时记录,常常把教学过程的现象给遗忘了,也易造成松懈、放弃的思想。养成课后写反思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上学期我教一、四年级的数学,平均每日要做两节教学反思,都是一下课就用十几分钟及时写反思,也不觉得负担加重了。关键是形成了一种习惯、形成了生活的一种状态。

     写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考验。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长年累月地做。不可一曝十寒、一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坚持下来,养成了习惯,你就不会觉得累,而会形成一日不写手都痒痒。

     2002年9月参加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已坚持做了四年多的教学反思,起初相当多的老师与我一样写反思,可是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因此,坚持写教学反思是对自我的考验与挑战,是对人生的一种超越与历练。“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人生往往只要你 坚持了,就能成功!

       总结回顾我写反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①注重形式的反思阶段--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教。
       主要是在课改第一、二学年,我的反思绝大部分是记录自己教的情况。我教得好吗?我这样设计好吗?这个时期反思的质量不高,更多流于形式地记流水帐。

       
       ②注重实质反思阶段--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
       大约是进入课改第三学年,我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对教学反思有了一些深入认识,反思不仅要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还要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什么学不好?等等。

    ③进入专题性反思阶段--关注教与学的系统因素。
      在上学期,我给自己两个专题:一个是一年级新生教学中如何帮助其角色的转换。二是四年级教学如何进一步推进课改及两个学段衔接问题。有了专题式的反思,每天的教学就很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积累的材料更有价值与意义。

        总之,写教育(教学)反思应是教师自律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外在原因强迫的教学行动。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教学生同时也要“教”自己,让生命的火焰更加灿烂,那就加入“做一名自主地批判反思型的教师队伍”吧!

五、教育叙事
   ——讲述我们自己的教育故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即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过程,也就是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    (二)教育叙事的特点:
     1.叙事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
     2.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不是虚构的。
     3.教育叙事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故事。

    (三)教育叙事的内容

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理念、意识、思想、情感  
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活动 
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学生 

   教育叙事案例:
      
  案例1:          热 情
      上班这么多年,我很少被学生打动过。尤其是今年开学后,我一下子接了一个60名学生的一年级。说实在的,心里很不情愿,但是我只能调整好心态硬着头皮上。

     几个月来,我感觉到的只有烦、乱、忙,有时候却看不到一点成绩,每天看到班里又脏又乱,气就不打一处来,强调了多次也不起作用,很多事情只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说,可是学生们好象一点也记不住似的,常常看到他们乱糟糟的样子,真是苦笑不得。
     昨天中午,我们参加跳舞的几名老师在化好妆后就坐到了汽车上。这时,我向车窗外望


  去,几个学生正好奇地看着我,紧接着不住地朝我挥手。过了一会儿,全班同学都飞快地跑了出来,围着我们坐着的汽车,不停地叫着,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嘴唇在动,好象在说:“毕老师再见!毕老师,祝你们演出成功!”车子开始缓缓向校外开去,学生们纷纷跟着车一块跑, 一直出了校门外。   

     看到这一幕幕,我心头一热,真正被学生热情所打动。操场上围观的学生很多,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然而他们只是远远地看着,从他们的眼神中,只看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冷漠。而我的学生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除了热情还有关切,这种热情能将我这座“冰川”融化,更能带给我一种鼓舞,我心里在说:“孩子们,我会努力的。”

  案例2:   

             一瞬间的感动
   
      或许是太累,或许是近来准备课太忙的缘故,我喉咙有点痒,声音有些沙哑,还时不时咳嗽几声。

     铃声响了,我照例走进教室,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全班,刚才还喧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坐得挺端正,只有个别顽皮的孩子还在小声嘀咕着。我看了他们一眼,说:“上课!”孩子们齐唰唰地站了起来,紧接着我又忍不住咳嗽了几声。这时,高越男同学从课桌旁飞快地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包餐巾纸,说:“毕老师,给您!”甜甜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

     那一瞬间,我心里被幸福充得满满的,感动得差点落泪。我笑着说:“老师这儿有,我们开始上课吧!”她又一蹦一跳地回到了座位上。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认真地听我讲课,刚才那几个顽皮的孩子立刻停止了说话,也专心地听了起来,不知不觉一堂课很快地过去了。

     课间我坐在教室里批作业,这时孩子们都围了过来,还是那个高越男,她走过来说:“老师,你没事吧!”我激动地说:“老师没事,你们去玩吧!” “老师,我带着水呢!您喝点吧!”……这时,几只小手已经把水壶递到我手里,我说:“老师没事,太谢谢你们了!”

     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我还能说什么呢?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一次次让人感动,而那瞬间的感动却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

      结 语: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在教育这个舞台上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地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对真实的教育世界进行教育叙事,无论对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也正是教育叙事的意义所在。 

谢谢大家! 
      

                                                                    主  讲:胡远明 
                                                                    单  位: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信  箱:zzsjks@126.com 
                                                                    电  话:66985586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