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返回七中首页·
首页 > 高中部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 万事从来贵有恒 久久为功事必成 ——跟着曾国藩学教子

万事从来贵有恒 久久为功事必成 ——跟着曾国藩学教子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22-09-05

 

    有老百姓的地方,就有烟火,就有教育,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被钱穆称为“一个标准的教育家”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极擅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王保军校长力推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的《曾国藩“十字”家训》为教材,引导全校师生和家长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以经典为载体,搭起一座家校共育的桥梁。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的《曾国藩教子十法》,从“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十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曾国藩的教子法。自曾国藩以来,两百多年,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曾氏家族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为何要守恒?如何做到恒?郑州七中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展开了对“恒”字的学习和交流。 

 

主题班会  

    高二20班李佳怡主持班会   高二17班孙乐为主持班会  高二19班任永强老师分享    高二15班黄高翔老师分享  教师感悟      门捷列夫16岁步入圣彼得堡师范大学从事化学的学习,不分昼夜进行验证和研究,终于在35岁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作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贝采里乌斯几乎一生就只做一件事:测原子量。侯德榜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国内,走上创业救国的道路,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历时六年,没日没夜,研制出自己的索尔维制碱法。这是世界科学史上第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科学发明。这些化学家的背后都有着一种可贵的品质:持之以恒。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雪,时来屹立扶明堂。谨以此与我的学生共勉。
 

———学生发展中心禹峰主任 


    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曾国藩。曾国藩的一生,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正如历史学者张宏杰所概括的,“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回望曾公,一生波折,七次才考中秀才,科举高升翰林,从一个湖南乡下的愣头青,扶摇而上成为北京官场上的风云人物。之后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叛乱,致力于晚清外交,成为洋务运动大臣,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笨小孩进阶到圣人,乃至最后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圣贤之人。为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恒”。有恒者,即可谓专心耐心也。曾公曰:“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要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放松懈怠,即使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眼看就要成功了,也只是相当于走了一半,更应该小心谨慎、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成功。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正是日有所课、持之以恒地坚持,才奠定了他内圣外王的人生基础。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做事无恒心是件可耻的事,但“有恒”两个字说来简单,可真正能做到“有恒”的人却如凤毛麟角,曾国藩自己也不是总能做到,他曾经多次破过自己关于“有恒”的规定。在日记中他曾写过:“余病根在于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漫,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能成,戒之!”自此他决心用“恒”字功夫来约束自己,并改名国藩,表示与旧我决裂,一切重新做起。在与太平军作战之初,曾国藩出师不利,多次被石达开打败,万念俱灰的他曾经几次想一死了事,左宗棠因此曾当面责骂他;“一受挫折便想一死了事,不是懦弱无刚是什么,自己说过无数遍的恒字功夫,岂不是自欺欺人?”所以说,要想真正做到“有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克服自己、战胜自己。梁启超在盛赞曾国藩的“有恒”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可以说:正是一颗“恒”心成就了曾国藩!
 

———高二历史组贾艳玲老师

  
    恒者,定也,心有定神有主谓之恒。明己之所长,知情之所钟,摒绝纷扰,志之所趋,一往情深!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皆因心有所定,神有所主。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读书入神,自得其乐。学棋而观鸿,半途而废者,心不定,神无主,是非恒者也。     恒者,久也,坚持不辍笃行不怠谓之恒。行百里者半九十,心有定而后为之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苏武困守北海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终遇汉使来;苏洵中年始发奋,焚稿闭户,苦读二十载,文名天下传。学贵有恒,行需持久,君子有德,以恒为道。     恒者心定,定则专,专则久。久久为功,无畏路途之艰,不惧山海之远!
 

———高二语文组崔军涛老师  

 

 

学生感悟 


    智者,虽天赋之高,不日月思考,也终会江郎才尽,而泯然众人矣。 博者,虽学富五车,若止步不前,也终会身从白丁,羡他人千帆竞发。唯恒者,能助智者展尽才华,名垂千史,唯恒者,能助博者立木万春,功盖万秋。故恒之一字,应为吾辈之信仰,当代之司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恒与勤,历如學与习般,不可分割。范仲淹少时餤粥而食,勤修苦学,并日复一日地坚持,才终成一代之楷模。持之以恒与勤勉,不应成为过时之词。
 

———高一17班乔思羽  


 
    “蒙以养正,果行育德”,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踏上成功阶梯。曾国藩以教子十法教子成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何为教子十法?乃“省、静、勤、和、诚、学、明、挺、趣、恒”。曾国藩少时受其父之深教也,考第落榜,将一百两金银换为书籍,其父乃告之“钱所使对也”,长大后的曾国藩以父之深教,传承后代。
人须恒。人要成功,就应以恒心为良友,恒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恒,顾名思义,为坚持,持之以恒。人生道路上,未知事多,挫折亦多,也正如曾国藩求学之路,考试落榜,用钱买书,坚持求学,便成功一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若没有恒心,必然会被岁月摧残,被沙子淹没,消失在荒无人烟的天地之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今之成大事业者,皆以恒为念,携着一颗坚毅的心,果断踏上求学之路,前途便会鲜花怒放,大鹏展翅飞翔。
    人生有狂风暴雨,须像松一样挺拔,有滴水穿石般持之以恒的品质。愿你我在这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以“恒”为念,战胜学习上的艰难挫折,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一2班马子嫣  

    
    今天,郦波教授给我们分享了曾国藩教子十法的最后一讲——恒。最后的人生大智慧恒字法,很多人知道却并不曾做到。曾国藩却凭一己之功,持之以恒,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实现了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的人生飞跃。郦波教授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恒字法。实现有恒的前提,实现有恒的心理层面,实现有恒的行动层面。实现有恒的前提分为两方面,调整心态和专心致志。实现有恒的前提就是时刻要保持警惕之心、敬畏之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最后,越是最困难和关键的时刻,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我们只管走好每一天的每一步,踏踏实实,定会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凡事皆贵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定会乐在其中,收获成功。心态摆正了,在行动层面上我们要抓住契机,自我养成。这里郦波教授给我们讲了曾国藩的励志故事。青年时期的他,两度落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去壮游天下,不惜借钱,重金买下《二十三史》。回家后,父亲并没有责罚他,而是让他不要忘了买书的初衷。简短的话语,却让他心头一振,发誓要读书不辍,有所作为。读书的恒心养成了,一生持之以恒地坚持,终其一生。最终功成名就,实现宏伟大业。我们现在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树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后,就要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时刻自我反省,保持清醒,砥砺自我,严格坚持。学习不仅是当下的事,更是一个人终生的存在方式,生活的必需。总之,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不去计较眼前的得失,持之以恒,定会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 高二18班高涵玥


    在曾国藩所凝练的诸多诀中,“恒”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儒学经典《论语》中早就有言:“君子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国藩知行合一的“恒”字诀能够让我们终身实践。套用《论语》中的话来讲,我欲恒,恒斯至矣。因为小到能把一本好书从头到尾读完也属有恒。然而,即使君子也往往难以做到三月间不违恒。让我们在人生中在事业中像曾国藩那样不断向实践“恒”的更高境界迈进。
 

———高二18班苏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特别有感悟的话语出现在“劝学篇”里“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一信中:“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做事要有恒心,专一,这些东西乍一看你会觉得都是老生常谈。但是只有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奥妙。其实“做事有恒”这个观点在劝学篇里的很多信件都有阐述,可以说是贯穿始终。比如:“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等等。作为一个高中学生,特别还是高二的学生,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的知识,查缺补漏。内容多时间紧,我的基础又一般,所以经常坚持不了多久,需要我们花时间,下苦功的,此时此刻,恒心、专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我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自我挑战。最后用曾国藩的一段话勉励自己:“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曾国藩家训之恒字,让我懂得了做自己,坚持自己,用一颗坚持、专一的心去为自己描绘出一个灿烂的明天。
 

———高二17班周文尧 


家长感悟 
 

    行百里路半九十,要真正完整的达成一件事,使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离不开的是坚持。正所谓的持之以恒。这是我从曾国藩教子十法之“恒”法中所悟到的一点。
    人的一生很漫长,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在清淡中度过这漫长的时光。纵看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事,有恒心。
    每一个人,不管是谁,就像郦波教授所讲的曾国藩也是一样,身上都有许多的缺点,或者说是毛病。比如惰性,容易受环境影响,自制力差等等。这几乎是每一个人身上的共性。与普通人不同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并想办法克服。比如曾国藩戒烟,就是反反复复,在不停的自我改变和坚持下终于成功。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其实就是有“恒”的表现,只要找到了方向,所需要的就只有坚持,就如曾国藩说的步步前行,日日不止,总有到期。
    教之有长,自然有效。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成就。
 

——— 高二8班赵仁邦妈妈 


    感谢学校倾情推荐的曾国藩教子讲座,观后颇受触动。分享以下几点:
    一是家要有家风。
    家庭是土壤,孩子是植物、是花朵、是果实。家风就是家庭的精神养料,爱、慈、智、守中、各在其位等等,是养料的有机元素。古语道“父慈子孝”,“慈”是养分,“孝”是果实。因此,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定要从品格、习性、行为上为孩子立好榜样。
    二是守恒的前提是警觉。
    讲座中老师认为守恒是有前提的,就是要“战战兢兢”。我把这一点理解为“察觉”。心有察觉,就不会得意忘形、失意丧志,就不会自以为是、浑浑噩噩,就不会在人生低谷时一蹶不振。有了这份察觉,就不会陷入点状思维、钻牛角尖,就能于世事中保一份清醒,就能了悟人来一世如稻盛和夫所言无非是“修行心性、磨炼灵魂”,就能不物化自己和他人。
    三是为人父母要守父母的正道、善抓教机 。
    当曾国藩带着羞愧告诉父亲借钱买书、高考又双落第时,父亲的宽厚、提醒让曾国藩发下狠心读完二十三史并坚持每日读书终生不辍。假如曾父用的责骂、埋怨、唠叨、贬损,恐怕就没有了后来颇有成就的曾国藩。一位多年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说,种树是99%的时间在养,1%的时间在修剪,培养一个孩子也是99%的时间要滋养,1%的时间来教育。你教不了什么、但你一定能影响什么。养的茁壮、才能经得住风雨、扛得起挫折。
    总之,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个幸福的全人,而不是完美的工具人。愿此“恒”远心愿,早日成真!
 

———高一4班武姝含家长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同样,在曾国藩的人生字典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也是“有恒”二字。曾国藩之所以成为一代名臣与大师,“有恒”二字是其超越常人的关键。曾国藩曾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曾说“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坚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就更难了。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通过观看视频,从曾国藩一生自律有恒,深深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勤而有恒,事无不成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凡人做一事,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不论什么时代,天下的事,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浅尝辄止,必定半途而废。
 

———高二15班巩梁果妈妈


 
    以前拜读过《曾国藩家书》,这次又聆听了郦波教授解说《曾国藩教子十法》,顿觉思路开阔清晰了很多。
    文正公教子十法,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每个字看似简单却又意义深远,催人感悟,发人深思。
    如果说,省与静乃修身,勤与和乃齐家,诚是以心胸博大,学则以满之,明则以思之,挺则以用之,趣则以润之,那么,最后一个恒字,则以成之。
    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三天,那是心血来潮;坚持了三个月,那是刚刚上场;坚持了三年,那才算得上事业。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能坚持是很可贵的,宁愿十年做一件事情,也不要一年做十件事情。
    学习规划,工作规划,每个人都做过,并且做了肯定还不止一次,做规划时壮志满满,能坚持做下来的,必是人间龙凤。譬如高一新生,刚刚入校,豪情满怀,给自己三年的高中学习制定了规划,但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打击和挫折,是自暴自弃、丧失信心还是总结教训、持之以恒,两种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两种不同的人生。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越是压力来临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熬得住就出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此十字法,非唯教子,亦在修身,愿与孩子共勉!
 

——高一2班马子嫣家长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省、静、勤、和、诚、学、明、挺、趣”走到了“恒”,偶尔的自省静心、勤劳的生活、和谐的气氛、诚实正直、学习的能力、洞察力、执行力、幽默风趣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一些,甚至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平凡人与圣贤的差距,除了执行的深度与广度之外,在我看来“恒”字才是贯穿十字法中的关键因素。曾国藩之所以有众多成就,不是上天赏赐的,而是一点一滴自我塑造的,其中曾国藩持之以恒的求知与探索最是值得我们学习,郦波老师在视频中是从实现有恒的前提,实现有恒的心理层面,实现有恒的行动层面来诠释“有恒”的。实现"有恒"的前提,就是保持警惕之心,百里行程九十半,总是到后面的阶段,难以继续下去功亏一篑!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入手。文学家司马光从小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没少受到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警枕(圆木)睡觉,时刻警醒自己早起读书,坚持博学众长,成为写出《资治通鉴》的一代文豪。守恒的方法是从心理层面做出调整。首先要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心态,“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算计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不幸辍学,带着对数学的热爱,用借来的代数、几何,微积分等书籍,顽强自学,求学的道路上,没有老师的教导,没同学结伴同行,只有自己深深的思考!即使染上风寒,落下终身残疾,依然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不足,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身体的残疾.不幸的遭遇,意志薄弱的人可能会从此消沉,跌落谷底,而意志坚强的人则奋力与命运博斗,不甘沉沦。把学习当成生活必需,把阅读、思想、寻找人生的价值当成终身追求。曾国藩在心理“有恒”准备之后,更把“有恒”落在实际行动上,抓住生活中一切契机立下有恒的志向,细读用借来的一百两银子买的《二十三史》,从史书萃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最终立下《日课十二条》,终其一生严格执行。诗仙李白从小不喜欢读书,常四处闲逛,偶遇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用铁杵磨针,一番对话感悟李白,成就非凡人生。李白:“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可以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见过新疆雅丹地貌和天然溶洞的人们,不仅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形成这些令人震撼景观的,却是风蚀、流水长年累月坚持的结果。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立下有恒之志后,也要为自己定下严格的行为准则并持之以恒的执行,“持之以恒,事无不成”。最后借用曾国藩的话语来勉励自己,“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游,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能之事!”。
 

———高二20班于紫辰家长 


 

结语


    王保军校长说“恒”字的甲骨文为“亘”, 从“二”从“月”,“二”代表天和地,月即月亮,合起来表示月亮悬于天地间已有亿万年的时间,月亮圆缺往复而寓意永恒。愿七中学子仰观宇宙,俯察恒心,日行“六好”,镌刻博雅!

供  稿|学生发展中心
编  辑|校办
审  核|刘宁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