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七中    联系我们    English
美国课堂的合作学习解读
作者:七中分校 发表于:2013-04-28
课堂中的小组形式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合作学习的策略得当,那么教室中的分组学习会对学习成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不同小组中承担不同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天赋与隐性的才能。分组学习也可以解放教师,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术支持。分组学习使学生变得更加善于合作,会让他们减少个人主义,提升自信与学习动力。
  预先对全班学生解释任务目标和小组期待。分配小组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准确了解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然后再给他们提供具体目标。
  分配的学习任务与小组规模匹配。总的来说,组建小组应该遵循3项基本原则。第一项原则:少则多(Less is more),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成果就越多;第二项原则:简则优(Simple is better),即课程越简化知识就越系统;第三项原则:小则精(Small is sensible),即规模越小就越精致。
  把优等生分在同一组,他们可以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相反,把待优生分在同一组,教师可以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也能在更具体的困难上帮助学生。
  如果学习目标对优等生来说也比较高,那么建议组成异质小组。如果小组学生由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优等生会主动帮助待优生,如果教师想关注两极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使用这种分组方式。
  向每组学生出示学习任务。分组后,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要对小组的集体荣誉负责,每个人都要在小组中承担一项工作。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分配任务,或者直接分配。分配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段差异和年龄差异。
  通过任务评估每个组的学习进展。如果学生正在进行一项周期较长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当进行阶段性检测。这些阶段性检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哪些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
  无论学习小组是同组同质还是同组异质,都应当反映出个人与小组合作的风采。当小组凝聚力量去实现最终目标的时候,通过对这两种因素的评估,教师将能感受到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小组管理的12条策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多样的小组学习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组管理的一些策略。
  1. 学习组:复习以前的知识,为测验做准备。
  2. 研究团:担任彼此学习新知识时的“教练”。
  3. 问题解决组:通过制图、建模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调研组:通过分享观点、信息进行调研。
  5. 专家团:把学习中某些方面有建树的学生组成小组。
  6. 策划组:负责课外文学、历史或科学活动的排练与现场事务的筹备。
  7. 商店、实验室、工作室助手:由学生领袖团担当,主要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服务。
  8. 跨学科研究团:有时也叫“学科领域研究团”,这些小组的学生在某一共同体中具有权威性。
  9. 辩论组:这些学生专门研究某一传统话题并且对某一观点进行争论。
  10. 分享组:每个学生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在本小组内分享给其他伙伴。
  11. 学生小组成绩区分法: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新任务展示出来,通过测试了解各组的表现。
  12. 小组、游戏、联赛结构: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新任务展示出来,通过游戏或者联赛的形式测试学生在团队中的能力,以便了解团队的表现。
 
原文刊登在《中国教师报》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现在课堂周刊》
 
整理供稿:高一管委会 李庆华
Copyright©郑州七中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