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树人外国语 > 教育教研 > 教师论坛
学生发展中心张雨-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方法借鉴分享
责编:新闻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04  阅读次数: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在学生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了共同的行为习惯和共同的价值观念等,从而在此基础上自发地形成群体。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对班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非正式群体是很难自发形成的,而一个有不良倾向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则是很容易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个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一旦根据上述择友原则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该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学生非正式群体这样一种客观存在,教育者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它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也搜集了一些方法和查看了一些文献,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分享。
1.正确认识,因势利导。对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应有正确的认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任何想禁止非正式群体中人们私下交往,希望他们都成为等距离的单一个体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对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不建议采取强制的行政的措施予以打击、分化、禁止,而应多做疏导工作,限制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不能一刀切,而应深入观察,弄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
2.晓之以理,不懈诱导。学生的正确思想是不会在头脑里自发产生的,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取,要靠教育传授。关于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法制纪律、艰苦奋斗等大道理,不但应该讲,而且还要讲深讲透讲活,使之入耳入脑,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还应教给学生以正确的交友之道,让学生多交品德好的朋友,以增益自己;自己也应成为其他同学的益友。教育者应当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教育者只有持之以恒,不懈诱导,才能防止他们与正式群体或教育者隔阂对立、逆向发展;才能防止他们发生道德、法纪观念上的畸变而沦为坏团伙。
3.主动接触、动之以情。对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教育者应当主动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以满腔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情真才会意切,情通才能理达,教育者一旦与他们建立起感情,获得他们的信任,赢得他们的尊重,就取得了教育诱导这个非正式群体的主动权,教育者应当懂得,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在学校中最有效果的交往形式是以非角色交往的形式达到角色交往的目的,教育者对学生应亦师亦友,与之打成一片。
4.健全组织,增强活力。要有健全的中学生正式群体如团、队、学生会等组织。重视学生正式群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使之能有效地领导和团结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同时,还应通过学生正式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特别是非正式群体成员正当的爱好兴趣,转移他们的不良兴趣,把他们的活动引入正式群体预定的轨道,并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干部与同学特别是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交往联系,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5.扶正固本,潜移默化。每一个非正式群体都有着比较强烈的群体自豪感,有一些健康的爱好兴趣。教育者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其闪光的一面,教育者应以此为基础,鼓动激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6.严格要求,廓清环境。对中学生非正式群体,那怕是那些比较健康的群体,教育者也不应放任、迁就,一定要严格要求,勤于疏导。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面前,绝不能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而应当知难而上,尽心尽责。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教育者应注意限制后进生群体间的交往,防止和阻隔后进生非正式群体与社会不良青少年团伙的联系。应做到校内各部门、校内外各方面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措施相益,共同努力,一道做好后进生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是只有这六种,但是对于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贫乏,对工作虽有热情,却无方法,或对学生态度生硬等,也是使学生与教育者疏远隔阂以至厌学的重要原因。所以,不断的学习,多看案例,多借鉴前辈们的经验,提取其精华,并加以改革,对教育任何一个教育者都是百利而无害的。
Copyright©郑州市树人外国语中学 校址:郑州市二七区郑密路24号 联系电话:0371-55372091 E-mail:zzsrwg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