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部 > 中美班 > 《何以为家》我们真的看懂了吗?

《何以为家》我们真的看懂了吗?

作者:郑州7中 发表于:2019-05-14

     《迦百农》,电影《何以为家》的原名,她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传闻这个地方是耶稣曾经传道的地方,除了这个特殊的含义以外,在文学领域中这个词语经常会被用来表达“混乱”、“失序”的意思。而《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在混乱失序的环境中发生的故事。

       万万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在国内上映前就被嗅觉灵敏的孩子们挖掘到。他们利用课间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并以此为主题,开设了一次有意义有深度的主题班会。

       我这里有一篇中美高二三班倪忆南同学看完电影后第一时间写出来的观后感,曾经想在班会后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但是因为一些事情,这篇文章后来被我积压了很久很久。最近《何以为家》热映,文章也有了新的理由和大家见面。现在把它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一起来感受孩子视角下的《迦百农》。

 

 

     废弃而摇摇欲坠的危楼。

     满地的污水以及随处可见的垃圾。

     简陋闷热,家里只有电扇恼人的嗡嗡声交织着孩童的哭闹声,令人心神不宁。

     重活,粗话,毒品......电影《伽百农》就这样将一个12岁贫民窟少年,扎因,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

                                               把握当下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扎因将这句话展露的淋漓尽致。

稀疏的头发,瘦弱不堪的身躯,磨出厚茧的双手,这个已经能挑起家的少年甚至连身份证明都没有,意味着他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病了无法去医院救治,很难找到工作,每天就穿梭在狭窄混乱的街道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家里的经济来源之一就是贩毒,这需要买一种必须有处方证明的药物。但扎因无法获得正规的处方,那怎么办?那就骗。递上一张被水泡的字迹模糊的“处方”,并说明父母不来买药的原因,然后适当的讨价还价一下,最后付钱,拿药,走人。整个过程扎因早已烂熟于心。在自由市场、在街边,半大的孩子高声叫卖着果汁饮料,深谙交易的心理;一手拿钱一手拿烟,用粗话叫嚣着社会不良人员,没有一丝恐惧;策划逃跑计划,一个人来到举目无亲的城市,四处流浪;偷盗,骂人,常把“婊子”挂在嘴边......太多的镜头让人不敢想象竟是由一个12岁的孩子所为。而造就这一切的,是环境。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对生活已经丧失信念的孩子,会懂得感情、感恩么?”我要说,他会。即使在没有目标、没有榜样的环境下,扎因依旧看出了人事冷暖,看出了自己要坚持的事:活着,改变贫民窟的现状,拯救更多的生命。在扎因最疼爱的妹妹因太小嫁人怀孕而去世以后,他的内心就已经树立了这个目标,并开始寻找能够实现目标的方法,最终通过在监狱的一通电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在法庭上如愿以偿。如果这样的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在如今衣食富足的环境下,我们是否也应以此为鉴呢?当然,我们并不需要“比惨”来证明如今的幸福,各个时代的困境不同,人人的困难也不同。可是,在现在几乎只需关注学业的黄金时光,我们应该要抓住机遇,把握当下,不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我想说,“一日难再晨”。青春是无形的资本,是去而不返的机遇,挥霍时产生的快感实则多年以后的痛悔之源。在平淡中,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方向,朝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哪怕你没有明确的大学或专业,先从小目标开始,从为自己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开始。把握当下,才是重中之重。

 

                                               感恩生活

在电影的最后,扎因终于站在了摄影机前,为他的证件照拍摄自己的第一张照片。就是这一幕,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扎因,微笑。”

镜头里依旧是一张冷漠的脸。

扎因,笑起来,这是证件照不是死亡证明。

终于,被生活压迫的少年展露出了这个年纪本该有的明艳的笑容,仿佛让人一下记起,他终归只是个12岁的孩子啊。这个画面,就这样在屏幕上停留了好久,好久,直至令人潸然泪下。

      微笑,一个只需牵动嘴角的动作,扎因不知道该怎么做。原因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他从没笑过。为什么心会被晃动的镜头一次次揪起?那是因为我们从没体验过。感恩的心是万万不能被时代的幸福感所淹没的。在这个快时代中,我们是否能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真的是自己值得的么?作为几乎没有收入的中学生,当我们在某宝浏览潮衣潮鞋的时候,当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汲取知识的时候,是否想过,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以及社会工作者们的辛勤工作以及对我们的爱呢?在诸如“某子当街斥母”“孤寡老人重病无人看管”等新闻屡屡登上各大媒体头条,我们应该认识到,感恩是最为重要的品质,是一个人的道德支柱,是创造人文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

作为国际部的同学,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且不说学费的高低,踏出国门,就已经代表了中国形象,背包里装的应该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担负父母老师甚至是国家的期待。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即便是扎因的父母,也会痛哭流涕地说“他是我的孩子,我爱他。”;没有老师会不关心自己的学生的,一些不被学生理解的他们可能只是擅长“润物细无声”;也没有只会饱食终日、杞人忧天,对社会没有一点回报的陌生人,否则流浪他乡的扎因不会坚持太久。要相信周围总会有爱你的人,要始终保持内心的信念,相信只要自己足够优秀,美好的事物会不请自来。同时,也不要忘了感恩相待,回报可能会迟到,但永不会缺席。

扎因的故事落下帷幕,未知的生活还在继续。即使扎因的生活离我们过于遥远,但希望我们能以此为鉴,怀有感恩的心并努力前行。

 

——电影《伽百农》观后感,致国际部中美全体同学

  

心中有爱心怀感恩在哪里都不会迷失方向,愿我们的师生家人们都能像孩子说的那样,把握当下、心怀感恩、面朝大海、努力前行。

 

 

Copyright © 郑州七中 校址:郑州市金水路25号(初中部) 联系电话:0371-86091766 E-mail:zz7z@163.com
              郑州市三全路中段(高中部) 联系电话:0371-65828916 E-mail:zz7zg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