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树人外国语 > 教育教研 > 教师论坛
9月教学感悟 语文 彭淑娟
责编:沈鹏 发布时间:2016-10-27  阅读次数:
从你的世界走过,愿我是一盏明灯
彭淑娟
从教将近20年了,每每想起初登讲台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记忆中还是那个一脸青涩学生气十足的小女孩,会在讲台上窘迫,会因为学生纠正了我一个读音而羞愧难当,还会因为学生的不诚实在语文课上教学生唱《中国娃》,告诫他们要清清白白为人。细想来,这一路走来,几经变迁,“为人”好像一直是我坚守的教育之本。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也把“传道”作为为师的首要任务。那么何为“道”呢?韩愈在《师说》里没有说清楚,只是强调无论年长与否,都要善于求教。韩愈是致力于复兴儒学的,那么孔圣人的“道”又是如何呢?
《论语》中有一则子贡问道,“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子所不欲勿施于人。”此组对话实际上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内核,语文教材上对这一则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恕,就是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对此很多学者大家都会有独到的见解,所谓“诗无达诂”,于我看来,从此读出了“尊重”。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尊重”一词就被放在圣坛上凌空高高傲视着教师。要想践行“尊重”,施“尊重”之事,必得把“尊重”的含义搞清楚。一谈到“尊重”就会谈到“平等”,尊重学生就是平等对待学生。 可是学生的确是来向老师学习知识的,从“求学”这一点上,原本就不是平等的。“求学求学”本就是学生向老师恳求,虚心求教的,本就应该对老师抱有恭敬之心,从此层面来看学生对教师的恭敬也是理所当然的,何来“平等”一说。那么“尊重”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尊重,意味着以对方的方式来看待对方,意味着完全的无条件的接纳,意味着接纳人和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强求对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这才是真正的爱。孔子说:“因材施教”,也是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努力成为别人。
是啊,想想如果让屠呦呦去做马云的事,估计“阿里巴巴”不会成为一个中国大地上的神话,只是会成为一则笑话;而让张艺谋去做竞选总统,估计也会一败涂地。尊重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其实尊重不仅限于师生,它应该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不管这个生命来自于老师还是来自于学生,甚至来自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尊重的前提是接纳,只有完全的接纳,才能体现“平等待人”,才有真正的尊重;只有来自心底的对生命的尊重,而不只是的形式主义,教育的效果才能水到渠成。所以教育从本质来说不是改变,而是影响。
教育过程固然是对生命的再塑造,但是这个再塑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自己。其实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连改变自己都非常困难,何况是别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是启发,是示范,是引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强按头”只能是累心劳力,徒劳无益。从某种意义上,学生不仅有家庭的烙印,也是老师的镜子,从学生的言行中,同样也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所以,要正人先正己,我们将永远不能给予别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自我成长,而这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尊重。
吴非老师说,要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真诚可靠、
富有经验,能在学生困难的时候点亮一盏灯。这盏灯,是知识的明灯,用自己的学养把学生牢牢吸引到知识的海洋徜徉;是精神的明灯,在学生处于人生困境的时候带领他走出心灵的彷徨。
    其实在学生的人生中,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但从他们的世界走过,我愿自己是一盏明灯,点亮一段旅程。为担起“师者”的责任,我愿永远奔跑在成长的路上……
Copyright©郑州市树人外国语中学 校址:郑州市二七区郑密路24号 联系电话:0371-55372091 E-mail:zzsrwgy@163.com